彭雪峰纪念馆

中华民族英雄 共产党人好榜样

站内检索:

   当前位置 : 主页 > 回忆怀念 >

彭沁阳:怀念我的父亲彭之久

2024-11-28 16:02:00阅读(
       编者按:彭之久烈士是彭雪枫将军的二弟,原名彭修教,乳名宝兴,参加革命后更名为彭之久。他在彭雪枫将军的影响和教诲下走上革命道路,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任太岳军区卫生部长,是位奋战疆场的白衣战士。1947年4月28日,在山西夏县晋南战役中,不幸英勇牺牲,时年37岁。他与胞兄彭雪枫同是37岁牺牲,可谓:一门双英烈,兄弟皆英豪!
怀念我的父亲彭之久
彭沁阳
       我的父亲彭之久(1910-1947)生于1910年农历7月22日,乳名宝兴,学名修教,籍贯河南南阳镇平县七里庄。他在革命队伍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,同时也是一名有医术专长的白衣战士。
       父亲牺牲时我仅仅两岁,因年龄太小,父亲的音容笑貌没有留下丝毫记忆,这对一个孩子是多大的缺憾啊!我常常想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
       长大后,看到父亲留下来的几张泛黄的照片,照片上父亲的面容端正和善,脸颊上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。他没有哥哥彭雪枫那般英姿飒爽,也没有那金戈铁马、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,他平和亲切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正直、诚挚、火热的心。
       父亲首先是一名战斗员。在战场上将生死置之度外,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。母亲曾对我说父亲平时很平和,但一上战场就判若两人,特别勇猛。前年疫情期间,一位姓涂的女士寻访到我,她的父亲涂泽生将军是当年战场上我父亲的好搭档,涂是团长,我父亲是政委。他们在战斗中结下深厚友情,还留下了一张难得的合影。涂将军去世后,他女儿涂丽丽不知她父亲身边的战友是谁,多方打听后得知是彭之久,并特意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,在我父亲的陵墓前凭吊,让我十分感动。
       父亲又是一名白衣战士。  1941年3月,党组织为了加强对部队卫生工作的领导,适应根据地坚持抗战的需要,发挥父亲曾经学过医的特长,特意把他从前线调到太岳军区和太岳纵队卫生部做领导工作。从此 父亲便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伤病员服务,为当地老百姓服务中。他最厌恶不负责任、敷衍塞责的工作作风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不负责任是党员品质最不好的表现,如果工作中有什么差错,十之八九与领导的错误是分不开的。如果领导有功则居,有错则避,把责任推给下级,推到客观上,这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?”还说:“最有权威的是真理,我们都要服从它。”
       父亲在卫生部工作了快7年。1941年至1942年,日伪军对太岳根据地进行了频繁扫荡,敌人采取烧光、杀光、抢光的“三光”政策,企图一举消灭抗日力量,摧毁抗日根据地。当时太岳军区后方医院有5个卫生所,每所都有100~200名伤病员,保护这些没有战斗力的伤病员的安全,成为卫生部门的一件大事。父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,决定采取就地疏散、隐蔽的策略。
       父亲不放心那些伤病员,深夜探访他们,还把敌人杀死的小猪和扔掉的白菜亲自扛回来,为伤病员改善伙食。每天晚上,他要跑到伤病员隐蔽的地方,通报当天的军情和敌情,安慰鼓励大家,保证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。
       父亲身为卫生部长,没有一点官架子,平时听诊器、注射器总不离身。他每到一处,总是“宾客满堂”,有的找他看病,有的和他促膝谈心,直到深夜。来客也有留宿的, 甚至睡在他床上,他都热情接待,毫无倦意。 他常说:“病人从老远的地方找上门多不容易呀,我们可不能冷淡他们。我们是人民的医生,不能跟旧社会那些阔大夫一样摆架子”。
       一次,他到第5医疗所视察,看见一个重伤员要小便,立即亲自去拿便盆。事后,这个伤员听说给自己拿便盆的是卫生部彭部长时,感动地流下泪来。1943年夏天,岳北地区瘟疫流行,父亲亲自率领大队冒着酷暑进入到各村各家调查防治,由于过度疲劳患了急性肺炎。
       他躺在老乡家里,发着高烧,神志不清,但嘴里仍念叨着要向上级汇报疫情。本来要安排他住院治疗,他说:“我不能离开这里,住了院也不安心”。他坚持到最后任务完成,可发烧却拖延了一个月零八天,四五个月后身体才痊愈。
       父亲为太岳军区卫生工作和建设呕心沥血,为了解决部队药品供应问题,他派得力干部深入敌后,采购许多贵重和实用的中西药物,还在本区成立了制药所,采集中草药制成大批的片剂、丸散和注射液。但当他自己有病时,连吃几包普通的药片都舍不得。贵重的药就更不用说了,实在难受就注射不花钱的牛奶消炎镇痛。
       1941年,在人力物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父亲四处奔走,建立了太岳军区卫生学校,共办了四期,并亲自担负了内科学、传染病学的教学工作。父亲 还创办了“医政“刊物,想方设法培养医务人才,有力地支援前方战斗,减少了伤病员的痛苦和伤亡。
       父亲爱学习、爱知识、爱人才。他每月5元的津贴都买了书。我的舅舅回忆父亲,中等身材,穿着一身褪色的黄棉军装,和蔼可亲。一见面就问长问短,嘱咐他“学而知不足,学无止境”,还领他到书店,给他买了《社会发展史》、《政治经济学常识》、《风云雷电》、《日月星辰》等书。并告诉舅舅“有空就要读书,不清楚的地方要记下来,有体会的地方可以做读书笔记”。父亲还送了舅舅一本他在反扫荡中用桦树皮订成的笔记本,舅舅一直珍藏着。舅舅说父亲是他参加革命工作的启蒙者,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。
       父亲常说,“愚昧是落后,需要的是知识、智慧、科学。他对学有专长的医务人才特别器重爱护,政治上予以关怀,生活上予以照顾,虚心向他们学习。有个别工农干部不能理解,他便特别耐心地说服教育。
       父亲还是一个严格自律、心胸坦荡的人。他生活简朴,不抽烟不喝酒,公正无私,克己奉公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母亲姚淑芳的严格要求。我的母亲当时任卫生部下属的卫生2所的所长兼外科医生。父亲听说2所经济上有错误倾向,便立即给母亲写了信,要她赶快检查报告,如果是“由于你们个人出发点有打埋伏而集体贪污的事项,要及时向组织请求处分,要彻底纠正此种思想”。后来查明,此事是所里一个管理员账目不清造成的,和我母亲无关,但这封短信却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公正无私、光明磊落的品格。我敬仰这样的品德高尚、作风廉洁的父亲。
       父母亲和我(这是两张照片合成的,因为我们一家从未一起合影)
       父亲与母亲志同道合,感情深厚,父亲的牺牲让母亲痛彻心扉。在后来的日子,母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,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,她40岁时还进入长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了5年。母亲在父亲走后,孤身过了50多年,于2000年9月10日病逝。母亲对父亲的忠贞,可以看出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份量,父亲值得拥有这份沉甸甸的情义。
       我在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一本笔记本,密密麻麻抄录了许多成语。可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父亲工作之余还坚持自己的爱好。他的兴趣也遗传给了我,我也与文字工作结了缘,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任编辑工作20多年。这期间见到了心中钦慕的名家,还有幸做了他们书籍的责任编辑。编辑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,是我的幸运。我心底暗暗感谢父亲的赐予。
       1947年4月,是父亲在世的最后岁月。为了配合前方战役,父亲带领医疗手术组紧紧跟随部队前进。27日晚遭遇敌人,他们与指挥部失掉联系。28日清晨,忽听远处枪声激烈,父亲担心指挥部被围,急于亲自找部队增援。警卫员担心有危险,父亲说:“咱们牺牲不要紧,要紧的是赶快告诉战斗部队”。他带着一名警卫员和一名民兵匆匆出发了。他们3人走到山西夏县的巩村和张里之间,与敌人19名便衣谍报组人员遭遇,由于敌众我寡,父亲流尽最后一滴血,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中华大地上,时年37岁。当年5月9日太岳军区卫生部召开追悼大会,祭文如下:
为民服务,国家栋梁。
领导医院,有条有方。
爬山涉水,冒雨戴霜。
奋不顾身,踏遍疆场。
检查彩伤,减少死亡。
噩耗传来,万众悲伤。
飞鸟哀鸣,草木含伤。
云山暗淡, 日月无光。
巍巍烈士, 青史流芳。
念我烈士, 有功全党。
灵其有知, 来格来飨。
正气长存, 壮业流芳。
       三年前的1944年9月11日,哥哥彭雪枫牺牲时也是37岁。在最年富力强的好年华,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,但在艰难困苦中活出了风采,扩展了生命的容量,实现了人生的价值。我会永远致敬他们,怀念他们。
       我和母亲在未迁葬前父亲的墓前(山西阳城太岳烈士陵园)
       今年夏初,我和老伴为父亲扫墓。老伴开车从北京直奔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。一走进陵园,熙熙攘攘的红尘就被隔绝在外,立即沉浸在幽深肃穆之中,世界突然静了,心也沉了下来。陵园内秀木参天,芳草萋萋,守护着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。我在心中默默念道,安息吧,英雄们!安息吧,我的父亲!
2024年11月24日于北京
1948年5月9日,彭之久烈士追悼大会。
1948年5月5日,山西省阳城县烈士陵园彭之久安葬前纪念。
解放后,彭之久烈士的骨灰移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革命烈士陵园。
       (此文为彭之久烈士唯一的女儿彭沁阳于2024年11月24日写的回忆父亲的文章。谨以此文缅怀彭之久烈士!)



“预约参观”请识别上图二维码或致电0377-65921774
讲解需提前一天预约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