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枫同志永存
张爱萍
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清晨,我于三师师部突然接到彭雪枫同志在豫东粉碎敌寇扫荡战役中,光荣殉国的噩耗,师部诸同志均万分悲痛,感叹不已!雪枫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,是我军卓越的指挥员。他的牺牲是我党、我军与中华民族之一大损失。雪枫同志与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患难与共,赤诚相待,失去这样一位老战友,心情愈加沉痛,悲愤满腔!“恨敌寇夺去吾战友,率全军誓为尔报仇”!
回想起七月下旬的一天,我在军部,雪枫同志前来告我:为抢救中原,他奉命率师西征。临走时还对我说:“此次分手,又不知何时再见面了。”我当即预祝他出师胜利,并说:你们去打头阵,咱们随后就会跟上来的,见面的机会多着呢!我们在相互勉励“为党保重”之后就送别了他。哪里想到仅仅两个月,雪枫同志——我的老战友,竟与我永别了!
雪枫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。十年国内战争中,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长。他与我曾两次在红军大学同学:第一次是在江西红大,他在高级指挥科,我在上级指挥科;第二次是在陕北红大,我们同在高级科。尽管当时物质条件差,我们在课余之隙,还常在一起打网球,学习生活过得既紧张又愉快。我又两次在他领导下做过工作,亦曾两次共同工作过。雪枫同志有很多突出的优点,为我所不及。他虽已离开了我们,但他的革命精神与崇高的品德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。
雪枫同志对党无限忠心,坚定不移,参加革命二十年如一日。经过第一次大革命的胜利与失败,经过国内战争的残酷、激烈的斗争,二万五千里的长征,雪山草地,饥寒困苦的磨炼,又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奋斗,……不管情况、处境如何艰难险阻,对党交给的任务,他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积极完成。他的光辉的一生,为我党历史谱写出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伟业。
雪枫同志在作战中英勇顽强,屡建奇功。一九三0年红军第一次进攻长沙时,他所率的一个大队,首先攻进长沙城。一九三三年江西的八角亭战斗,他仅率一个通讯排,即以反冲锋打垮了敌人的进攻,从而挽回了全战场的危局。是役,他光荣负伤,为党为人民流了鲜血。一九三五年春,我们第二次攻占黔北大城——遵义,我红军第三军团第十一团于追击败敌中,被强大之援敌(吴奇伟的两个师)反攻,在情况十分危急之际,雪枫同志所率的第十三团奉军团长彭德怀同志之令增援我十一团,他立即亲率该团猛打猛冲,配合我十一团打垮了吴奇伟师。随后我三军团与一军团转入进攻,全歼敌军两个师,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。在抗日战争中,他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,首先进入豫东,开辟了豫皖苏根据地。……在我们共同工作的各次战斗中,他总是亲临前线,身先士卒,直到此次率师西征挽救中原危局的作战中,亦莫不如此。
雪枫同志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。他不仅在战前有正确的决心与周详的部署,即使在紧急、危难之中,亦能指挥若定,出奇制胜。因此,他所率的部队,常担负艰巨的任务。一九三五年春,红军第三军团进攻娄山关(由桐梓通遵义公路之险要关口)之战,与第二次攻占遵义城之战,他所率红十三团,均担任主攻任务。诸如红三军团抢渡金沙江,飞越大渡河后向川西北之天全城、少数民族地区与通过大草原等进军中,也都担负着艰巨的前锋任务。
雪枫同志有胆有识,机智果敢,在关键时刻挽回危局。一九三二年,国民党反动派第四次围攻江西红军时,红三军团第二师师长郭炳生于严重关头丧失信心,产生动摇,私下将红五团开去抚州(国民党反动派重要战略地)附近,企图投敌。雪枫同志知息后,仅率通讯员十余人,日夜兼程,不避困苦,终于赶上红五团,将部队带回苏区,使郭炳生诱使部队投敌之企图未能得逞。雪枫同志在这次事变中当机立断的果敢行动,荣获了中央军委的红星奖章。一九三五年夏,红军到达贵州之北盘江一带时,雪枫同志所率红十三团,以伪装迷惑了贵州王家烈部,该部还列队欢迎,并派副官给我们作向导,使我军不费一枪一弹,安全通过了王家烈军好几处堵截红军的防区。
雪枫同志有刻苦耐劳,以身作则的精神。他的生活一贯简单朴素,从不考虑自己个人的享受和特殊待遇。对那些奢侈享乐现象是深恶痛绝的,即使在极端艰苦的生活环境中,亦处之泰然。他在长征中,很少骑马,常把马让给体弱的、伤病的或一些小同志代步。在红军过大渡河的前后,全团的马匹都丢完了,只剩下他和我的两匹骡子。后来我的那匹骡子亦在通过桐岗——荒山老林,人烟绝迹的大山岗中跌死了,全团仅剩下他骑的一匹大黄骡子。那时,由于水土不服,部队中大家全都泻肚子,弄得同志们更是腿软体疲。我们在行军途中,他常说,你的身体比我差些,骑骡子吧!其实,我的身体并不比他差。因此,互相推让,彼此都不肯骑,把骡子给体弱与伤病员同志骑。甚至,亦有整天行军中骡子空下来的事。我们部队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,时常遭到大风大雨及冰雹的袭击。有一次,我们翻过大鼓山(共有三个山峰,一名上大鼓,一名中大鼓,一名下大鼓,以中大鼓山为最高),部队出发时,他走在前头,我在后尾收容落伍掉队者。出发时天气晴朗,但走了一段,突然遇到一场急风暴雨,漫天迷雾,气候骤然变冷,冻得大家牙齿直打颤。到了山顶上,更是狂风呼啸,冰雹象鸡蛋大小,把我们头上戴的斗笠打穿了好多洞。当我爬上中大鼓山顶,雪枫同志还站在那里等我们。我问他怎么不赶快下去,山上冷得很!他说,看部队有无掉队的。接着他对我说:你生病了吗?脸都变紫了,鼻子、眼睛、嘴巴都在流水了!我看着他说:同志!你也是一样!我们再看看部队,大部分同志全都是这样。在通过大草原时,上级规定每人要筹足七天粮食。由于当时麦未全熟,只能到麦地里用手捡那些比较早熟的麦穗,然后,用火烤,再用两手搓出麦粒来。由于筹粮很困难,我们全团只够四天粮,我们团的几个主要负责同志都把自己弄来的青稞麦全都发给了部队。当时,雪枫同志和我是这样想的:饿吧!还有水喝呢!七天就会饿死人吗?!
雪枫同志富有组织能力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。不分大事小事,都计划得很周到。他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故不轻易决定问题,一经决定,就雷厉风行的去干,不干到底决不休止。他做事认真,不苟且,不马虎,善于运用组织力量去推动全盘工作;不乱抓,不越权,不干涉别人职责内的工作,让同志们放手去干。他看不惯工作中的零乱、无计划,走一步看一步,临时抱佛脚,乱抓三阵的那种事务主义工作作风。所以,他在整顿部队上常常是卓见成效的。
雪枫同志喜欢读书,兴趣广泛,常在作战行军频繁之隙,手不释卷。他的藏书很多。他会写文章,作报告、演讲都很吸引人,给同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他不仅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,而且还有渊博的文学素养和科学知识。
雪枫同志像其他同志一样,亦有他自己的缺点。但他对于自己的缺点,有勇于改正的美德。今年夏天,我们在军部开会时,每天晚饭后,在一起散步,他常虚心反省自己的过去,并诚恳地征求同志们的意见,对自己的缺点、错误能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。雪枫同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,而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,这是他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和情操的表现。
雪枫同志德才兼优,能文能开,军政俱全,是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干部之一。雪枫同志光荣地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。他的光辉业绩,他的才智和崇高的品德,将永远留存人间,铭刻在广大干部和战士的心上。
我们全师与全军区战斗员、指挥员、政治工作者、全体同志,以及我淮北地区数十万民兵和数百万自卫队员,都应百倍努力继承雪枫同志的遗志,化悲痛为力量,誓向敌人讨还血债!以雪枫同志为榜样,刻苦学习,努力奋斗!我们要加紧练兵,提高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战术、技术,肃清游击习气,健全部队的组织纪律及各项制度,以及正规的军事生活秩序。确立拥政爱民思想,除去军阀主义习气与极端民主化倾向。密切官兵关系,巩固部队铁的团结。抓紧拥政爱民运动,更进一步密切军政民关系。改变部队中包办、互不尊重、各自为政,以及无计划、无组织的事务主义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,建立科学的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制度和认真、实际的工作作风。使我师主力军迅速走上完全正规的阶段,使我们区地方军向主力军看齐,迅速组训民兵,达到全民皆兵。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打击敌人,养大自己的队伍,为雪枫同志报仇!为完成雪枫同志的遗志而奋斗!
雪枫同志!你英灵不死,永垂千秋!
(原载一九四五年二月五日《拂晓报》)